今年以來,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淮河生態經濟帶第5次省際聯席會議和城市合作市長會商會精神,不斷深化與沿淮城市合作,加快推進淮河黃金水道建設及骨干航道網絡建設,有序提升淮河出海門戶港港口能級,持續鞏固淮河“出海門戶”地位。
春季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“黃金期”。今天上午,記者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鹽城段河道工程11標施工現場看到,挖掘機、推土機、運輸車來回穿梭,工人們鉚足干勁、分區作業,泓道開挖、堤防填筑等工程持續推進,呈現火力全開、大干快干的建設場面,奏響了催人奮進的水利建設交響曲。
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河道工程11標項目經理 朱巍巍:
我們要在汛期前完成施工進場準備、施工導截流、部分泓道開挖、南側50米灘地填筑及防護等工作,時間緊、任務重。項目部克服了前期施工處于深冬初春,土地凍融、降排水困難和因處于河道下游帶來的土壤含水率高等一系列阻礙,提前進入了關鍵線路的工作施工。通過提高機械化施工水平,嚴格執行“上方令”制度,筑堤土方逐層檢驗、驗收、報批,確保在汛期前保質保量完成計劃的工程量。
據了解,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及后續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,也是我市建市以來單體投資額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。二期工程建成后,將保護洪澤湖及下游地區2000多萬人口、3000多萬畝耕地防洪安全,同時有效改善總渠以北地區排澇條件,為淮河出海二級航道建設創造條件,助推淮河經濟帶發展。
鹽城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技術負責人 徐小兵:
鹽城段工程總投資252億元,目前已開工河道47.9公里,穿堤建筑物11座,橋梁1座。其中2022年度14.5公里河道工程已建成,先導工程張家河閘站已投入使用并發揮效益,陶圩河閘站已通過機組啟動驗收,其余工程正按序時加快推進。工程建成后可使通榆河以西段入海水道達到二級航道標準,打通準河出海航道,顯著提升準河流域航運能力,助力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。
鹽城港濱海港區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。目前,濱海港區已與漯河、阜陽、嘉興等國內重要港口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協同發展成效顯著。據了解,當前正在推進的核心項目“河海聯運作業區”將以6個500噸級泊位的規劃建設,為沿淮鋼鐵、能源等支柱產業提供有力支撐。
江蘇鹽城港濱海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斌:
截至第一季度,港區貨物總吞吐量達601.2萬噸,二期工程預計2025年12月正式動工。濱海港區正著力構建“河海聯運”綜合物流體系,以提升區域輻射能力。通過“河海聯運”,可大幅減少淮河流域企業的貨物中轉環節,運輸時效提升約30%,物流成本降低20%以上。
我市將聯合沿淮兄弟城市,共同推動“1+3”合作協議落地落實,加快實施淮河黃金水道相關重點工程,大力推進淮河出海門戶建設,強化區域產業鏈韌性,推動鹽城港列入國家主要港口事項納入國省“十五五”發展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,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戰略地位,為淮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鹽城力量。
來 源丨《鹽城新聞》